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航天科技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6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10项(排名第一4项)、二等奖10项(排名第一7项)。主编11部国家行业规划教材,获批“实验针灸学”国家一流课程,创建了国家针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主编10部。发表论文786篇,其中SCI、EI收录71篇(最高影响因子12.6),专业机构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医文献海外影响力居国内第三。 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委员会会长、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STAR针灸推拿学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主要学术贡献:在针刺作用原理研究方向,阐释针灸作用现代科学原理,推动针灸学发展:主编《实验针灸学》,明确了针刺作用的共性原理,阐释了针刺穴位效应启动的初始动力学机制;阐明了针刺手法效应的神经电信息机制,建立了数据驱动的针灸研究新范式,创建了计算针灸学;阐明了井穴放血急救的现代科学机制,构建了中西医结合脑病急救技术体系,发展了急救医学。在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方向,确立中医标准化基本原则,创建中医标准研制关键技术方法,推动了中医针灸学有序发展;在航天中医药研究方向,构建航天中医理论基础,研发针灸装备,使传统针灸学第一次走向太空,丰富了航天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