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年来,一直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天津市第三批特聘教授(市级长江学者),天津中医药大学滨海学者,天津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医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等多家杂志审稿专家,《美国针灸临床杂志》、《天津中医》编委。 在全国首先倡导了针灸病谱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针灸病谱”、“循证等级针灸病谱”及“效能等级针灸病谱”的概念,并系统建立了针灸病谱,在学术界产生强烈反响。临床上重视调理脑神,形成“调神针法”思想;首次提出了郁证中医病机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 创立了“调神疏肝针刺法”。提出了“肾精亏虚,脑肾失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机新理论,创立了“调神益肾”针法。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2项,参加各级课题7项。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针灸适宜病症研究”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疗法优势病种和作用的调查研究”。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中国针灸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卫生部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 ;主编专著7部(其中获得国家和天津市自然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各一部),参编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共培养国内外已毕业的博硕士生66名,其中博士14人,硕士52人,均按时毕业并获得学位。目前在读博硕士共23人,其中在读博士7人,在读硕士16人。于2007年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书育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