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首批“131”创新型人才团队主要成员,天津市首批青年医学新锐。现为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所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生物力学研究室副主任、数字骨科学研究室负责人、影像学与体内示踪研究室负责人等。同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基础学组委员兼副组长;天津市力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等学会职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审稿专家等学术兼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博士事后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等基金评审专家。 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SCI收录81篇、EI收录4篇、中华46篇、参编著作2部、译著1部。主研和参研完成/在研各级课题30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其他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7项,局级课题15项,科技成果14项,水平达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国家发明专利31项、协助指导博硕士研究生80余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局级科技奖1项。 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骨科、股骨生物力学、软组织生物力学、数字骨科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均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骨内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系列研究揭示了力学环境与空间结构的不匹配会导致骨改建重塑,影响骨修复及骨愈合,也是骨坏死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还对骨折治疗中不同固定方法和不同固定物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骨折治疗中固定出现的问题,揭示骨折愈合生物力学机理在骨折治疗中的优势和重大意义。同时对生物力学因素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骨小梁空间结构异常改变双氢青蒿素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力学机理实验研究》等多项课题就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机制方面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