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自2017年10月起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研究员,并于2020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计算模拟的新药分子设计优化研究工作,并致力于发展新技术方法用于靶标发现及新机制药物设计。 当前,原创药物研发是我国新药创制的重点方向,而如何寻找新靶标新机制开展原创药物发现与设计是其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围绕于此,李波近年在课题组及合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临床一线医生发现的新靶标,开展计算机辅助的药物发现与优化研究;(2)基于中药或天然活性成分,开展计算牵引的结构优化与靶标发现研究;(3)瞄准药物设计前沿领域,发展新技术方法用于靶标发现及新机制药物设计。 针对中药活性成分黄连素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结构优化及技术创新研究,获得了抗肿瘤、抗炎体外活性达到nM级别且有体内活性的新分子;发现了可位点选择性修饰肽和蛋白特定氨基酸残基的新型共价弹头,并将其进一步应用于创新药物设计。针对抗多发性骨髓瘤新靶标TRIP13,合作发现了具有体内外活性的首个抑制剂DCZ0415,被国内外同行研究引用和多家化合物库网站收录。另外,建立了“天然产物组装药物分子”设计合成技术平台,发现了多个具有体内外抗血液肿瘤活性的新分子;设计合成了抗新血管生成活性新分子,可用于抗耐药肿瘤和眼科疾病治疗。 共发表SCI论60余篇,申请国内专利40余项,PCT专利7项,已获授权国内专利20余项,PCT专利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任务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3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中科院先导专项等。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等奖励。现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多种SCI杂志审稿人,并入选上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