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平,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核心岗位,天津市最美科技巾帼。兼任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微生物育种工程与应用评价分会副理事长,第三届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氨基酸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获得山东大学微生物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06年获得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工作,2011年至2013年担任科技支撑平台创始主任,并自2017年起担任研究组组长。 致力于开发谷氨酸棒杆菌、大肠杆菌等工业菌株的合成生物学及系统生物学工具方法,利用多组学技术破译工业环境压力下菌株的代谢和调控机制,揭示菌株生理调控和高产机制,创制利用淀粉糖、甲醇等廉价原料合成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如5-氨基乙酰丙酸、羟脯氨酸、脯氨酸等,以及其他大宗和精细化学品的高效工业菌株。 主持了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天津市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领先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11项,其中已授权64项;PCT专利申请16项,已获美日欧等国外专利授权11项。开发了谷氨酸棒杆菌的高效的基因组编辑和调控技术,得到了本领域国际知名学者Sang Yup Lee和G. Stephanopoulos等的高度评价,相关工具已分享给清华大学、柏林科技大学等20余家国内外科研团队。开发了高灵敏度的高通量筛选技术,DNA复制工程辅助的基因组连续进化技术,构建了谷氨酸棒杆菌的高性能功能元件和表达调控元件,并成功应用于工业菌种的创制当中,获得了高产医药中间体5-氨基乙酰丙酸、羟脯氨酸、脯氨酸等的新菌种,菌种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部分菌株已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或成功颠覆传统的化工生产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部分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1项、产学研创新成果奖1项。 |